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光明路街道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效能。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舞台搭在家门口,多角度、全方位地与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挖掘非遗资源,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一是拓宽活动阵地,建强文化载体。强化农家书屋、文化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推广、乡村阅读月活动,全面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每月定期开展主题阅读活动,结合“世界读书日”等节点,制定规定动作,积极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分享优质读物与感受,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带领辖区600余名阅读爱好者共同打卡咪咕“我爱阅读100天”活动。
二是丰富文化活动,提升服务效能。举办送戏进村、进社区暨文艺演出“周六剧场”演出、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结合节日庆典举办文化进万家翰墨飘香迎新春 非遗展演新年活动、“礼赞二十大 舞动新时代”光明路街道广场舞展演、“舞动中秋 喜迎国庆”农民丰收节展演活动等活动,覆盖人口近千人次。组织文艺团队围绕重点工作创作节目,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山东快书《六个坚持记心间》、弘扬中华孝道的小鼓书《木碗》等作品,并利用各类文艺演出进行巡演,全力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
三是整合文化资源,赋能非遗传承。组织非遗传承人、非遗作品参加山东非遗二十年摄影展、山东旅游商品大赛、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等各级非遗展和系列宣传以及评选活动;3个特色“非遗项目”古法内雕擦色工艺、枣庄筱凡剪纸、田屯邵家猪头肉卤煮技艺入选第九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利用光明路街道综合文化站视频号发布山东手造系列视频《筱凡剪纸》《鲁南葫芦烙画》《古法内雕擦色工艺》及《葫芦烙画闹新春》等非遗宣传视频,切实做好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