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紧扣“幼有优育”目标,以“一园一特色、一园一品牌”建设为抓手,深挖地域资源、创新教育模式、优化管理机制,构建起具有本土特色的学前教育发展体系,推动区域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深耕乡土资源,构建特色育人场景。以乡镇文化底蕴为教育资源,打造“一园一魂”的文化育人矩阵。汤河镇中心幼儿园以“海棠文化”为核心,构建“海棠花开・童趣满园”主题课程体系和七大系列活动;开展“非遗植物拓印”实践,使幼儿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提升动手能力;巧用牛奶箱、花生壳生活化材料打造“自然质感体验园”,激发幼儿创想。八湖镇中心幼儿园深耕“荷文化”与“农耕文化”,打造“稚荷耕读园”实践场景,在荷花塘开展莲藕种植教学,在草莓大棚、西红柿基地组织采摘实践,让“乡野即课堂”的理念落地,形成四季育人链条。
二是创新教育模式,促进多元融合发展。以游戏化、生活化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构建“体验式、探究式”教育生态。汤河镇中心幼儿园将入学准备教育融入日常游戏,利用柳条竹竿搭建“田园小桥”、废旧器材改造“体能攀爬区”,培养幼儿实践能力;创新“家园五融”活动,邀请家长参与海棠美食制作、非遗技艺传承等亲子项目,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八湖镇中心幼儿园聚焦“自主游戏”,打造复合攀爬架、10米滑索等多功能设施,根据幼儿年龄分层优化活动设计;开发“认知—体验—创造”三级劳动课程,形成《农村幼儿园农耕劳动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等区级课题成果,推动教师从“课程执行者”向“教研开发者”转型。
三是优化管理体系,推动教育均衡提质。以体制改革为动力,构建“全域统筹、多元协同”的管理模式。在城区推行“优质公办园+”集团化办园,在乡镇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发挥汤河镇、八湖镇中心园示范作用,带动刘店子分园“草莓节”、石拉渊分园“西红柿种植”等特色分园建设,形成“中心园辐射引领、分园特色发展”的镇域教育共同体。规范招生规模、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公办学位高效利用;建立“全域覆盖、多模共存”的师资培养机制,依托区直园与镇街中心园打造专兼职教研队伍,通过“棠韵师语”教育故事分享、园本教研活动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城乡师资均衡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