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桑园镇中心小学创新“点典”教育理念,实施“1345”德育工作思路,《给孩子一个美丽的起点》入选教育部首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
一是坚持一个坐标。坚持以“红心向党”为坐标,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把情境化生本德育作为重点项目研究推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国家安全、国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学生内生情感和行动自觉,有力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
二是推进三种共育。纵深推进家校社一体化育人。一是家校共育。完善四个家校共育委员会建设,健全家长学校制度,每月开展家长培训,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家长课程、父母大讲堂等活动,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二是闲暇教育。利用延时服务、微早时光、轻松课间等“闲暇时光”,采取项目学习、合作学习、深度学习等方式,以全域教育理念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三是劳动教育。推行微种植、微养殖、微周作“三微”劳育活动,通过班级承包责任田、家庭亲子养殖、每周德育小劳作,充实校内外劳动实践和生命教育课程,实现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养心。
三是完善四个体系。本着“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育人课程”的原则,着力完善校园文化体系、课程体系、活动体系、评价体系,打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涵的班级文化和微德育小课程,开展“三微五小”系列活动(微养殖、微种植、微周作,红领巾小书虫、小百灵、小创客、小主人、小健将),构建起学生、班级、班级管理团队三维评价体系,丰富学生精神家园,实现“三全”育人。
四是拓展五项活动。把实践和示范当作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积极拓展校内岗位体验、家庭亲子劳动、社区志愿服务、社会公益宣传、校外研学体验5个方面的实践活动,利用周末节假日、节庆活动时间节点,鼓励学生走进农场、社区、街头,争当城市服务志愿者、雷锋精神践行者,关爱贫困学生,体验劳作乐趣,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通讯员 韩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