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莒县安庄镇中心小学紧紧围绕作业改革进行积极探索,通过落实“压总量、控时间、调结构、提质量”的总体要求,构建起“1234”作业改进模式,从完善机制、优化设计、多维评价、加强监控这一路径扎实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一个导向。作业设置坚持育人为导向,以“基础+拓展”为目标,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拓展内容,挖掘潜能,实现思维、创造、动手、实践等能力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效,推动“五育”协同,实现全面发展。
聚焦两个重点。一是聚焦核心素养。根据新课标要求,作业设计要指向核心素养,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二是聚焦小学生生理特点。根据孩子易动、好奇、善模仿、愿交流、肯动手的特点,力求做到小坡度、个性化、参与式,让作业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避免成为孩子的负担和压力。
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堵疏结合。堵住“题海战术”、“刷题”等不正之风;疏通多方育人渠道,调整作业供给侧结构,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二是加减互补。在作业数量上做减法,质量上做加法,切实做到减负提质。明确规定纸质家庭作业在校内完成,每天适当增加阅读、运动、动手类等拓展性居家作业。三是管控得当。把作业布置和阅批作为教学常规进行全方位监控,纳入教师业绩考核,确保减负工作掷地有声。
兜牢四个底线。一是严控时间底线。坚持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纸质作业时长不超过一小时。确保孩子每天10小时的睡眠时间。二是落实分层实施。满足学生多样化作业需求,实行作业分层,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提供可选择的作业资源,强化素养导向。三是强化全批全改。教师对布置的学生作业要全批全改,及时反馈评价,批改要规范,评语要恰当,尤其注重对学困生的辅导帮扶。四是尊重家长需求。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通讯员 朱秀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