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自动驾驶成为全球科技界、产业界竞争的新赛道。在这一领域,武汉凭借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扎实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成为自动驾驶发展的践行者和引领者,率先跑出自动驾驶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模式,加速迈向全球“自动驾驶第一城。”
武汉迈向“自动驾驶第一城”,离不开政策支持和引导。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政策支持密不可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国家顶层设计,都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出了要求。
去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加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进程,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12月交通运输部发布《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指导自动驾驶汽车常态化运营服务的新发展阶段;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从城市端加快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无人化、商业化、规模化应用。
国内已有北京、武汉、上海、广州、深圳等21个城市发布了自动驾驶测试地方政策,60余家企业获得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各城市正积极开展自动驾驶车辆测试基地建设、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并完善产业链配套。
近两年来,武汉市加快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发布全国首个城市级智能网联道路建设标准《武汉智能网联道路建设规范(总则)》,为智能网联道路的风险评估和开放测试提供了指导依据;武汉经开区也出台了《武汉经开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升行动方案》,瞄准智能网联方向持续加码发力。
此外,武汉市正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立法,《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草案)》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初审,条例明确支持检验检测产业、车路云一体化和自动驾驶装备产业发展。法案通过后将进一步促进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产业集聚和商业化应用。
武汉迈向“自动驾驶第一城”,离不开产业集聚“强磁场”。武汉市是全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区域之一,也是全球闻名的汽车产业基地,仅武汉经开区就拥有汽车零部件企业1200多家,形成了“电池+软件+芯片+传统零部件”的完整布局。
武汉近年来坚定地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快步发展,通过加快基础设施改造,布设了通信、摄像、雷达及道路环境检测器等设备,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的精细化感知,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应用和运营打下基础。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高水平建设软件产业园区,武汉经开区具备深厚的底蕴。近年来,武汉经开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创新、标准制定、测试验证、示范应用,建成亚洲最大的智能网联封闭测试场……去年9月起,武汉经开区启动建设1平方公里的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打造“软件定义汽车”创新策源地。新技术、新服务、新业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中国车谷汽车产业“刚柔并济”。
目前,这里聚集了东风悦享、亿咖通、芯擎科技等100多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核心企业。这些企业不仅为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还通过产业协同和资源共享,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此外,还建立了院士工作站、联合创新实验室和国家级智能交通技术创新中心,组建了“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联盟”,“研发+测试+应用”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闭环,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武汉迈向“自动驾驶第一城”,离不开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近年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多地组织开展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工作。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底,全国共建设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16个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开放测试示范道路3.2万多公里,发放测试示范牌照超过7700张,累计道路测试总里程超过1.2亿公里,各地智能化路测单元部署超过8700套,自动驾驶出租车、干线物流、无人配送等多场景示范应用有序推进。
在武汉经开区,“聪明的车、智能的路、智慧的城”已成现实。示范区在部分路口和路段布设通信及感知设备,视频覆盖,实现城市、道路、道路交通参与者精细化感知,支撑车城网平台的智慧交通、车路协同、智慧城市等应用的实现。同时,示范区构建了北斗高精定位网、车路协同5G专用网和能源网,保障驾驶安全。
今年2月,萝卜快跑车内无人自动驾驶汽车平稳驶过杨泗港长江大桥和武汉白沙洲大桥,实现了我国自动驾驶的“万里长江第一跨”。自动驾驶技术的突破不仅提升了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深入发展,相信武汉自动驾驶的这张新名片将更加熠熠生辉。同时,武汉也将继续加强政策创新、产业协同和技术研发,以自动驾驶技术为引擎,通过政策引导、产业聚集和技术创新,正加速向全球“自动驾驶第一城”迈进。同时,武汉在政策引导方面的成功案例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推动全球自动驾驶产业的快速发展。(谢芳 武汉经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