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千金方》·序 )
王玉生:山东夏津县人。德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德州市首届名中医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曾任德州市中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教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中医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香港、澳门中医肿瘤学会副会长,罗马尼亚国家中心中医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一 、少年立志,做一个中医的追随者
黄河故道,山东夏津。1945年,王玉生就出生在农耕文化浓厚的鲁北大地。
1963年,王玉生拜夏津县医院张谨墉、董秀文、靳源宗主任为师,一学就是3年。
1966年5月2日,王玉生被分到公社卫生所,走村串户,中药、针灸、推拿全用。期间他自学完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的主要课程,《内经》、《伤寒杂病论》等被王玉生翻得烂熟;中药、方剂,各种药的性味、归经,也是熟记于心。中医理论与治病救人实践的结合,在王玉生的心田里植下了中医的基因。为百姓健康服务,作好一名医生。一朝选择,而今已五十余年。
1971年,王玉生到苏留庄分院工作。当时县里开办了两次上百人的赤脚医生培训班,因为王玉生的理论知识扎实,又有临床经验,被安排讲中医课。王玉生认真准备,表现出色,在中医方面的授课赢得学员和县里的认可。
在1976年,他接诊了一位52岁的直肠癌患者。通过四诊,王玉生为患者开了5副中草药。“喝了2副药就排便痛减,效果明显。”王玉生又为患者调治两个月,在未手术、未服西药的情况下,患者生存到了76岁。这个病患案例让年轻的王玉生更加坚定了用中医攻克各种疑难杂症的信心、并作为自己努力研治的奋斗目标。
在1976年5月,当时的德州医学专科学校75级中医班,中医教师人员发生变动,在选择新教师人选时,夏津县已经小有名气的王玉生上了推荐名单。但是当时的校领导对这个档案材料里没有学历的年轻人抱着很大怀疑态度。“给你两个月试用期,不行就回去!”王玉生倒很坦然,多年的基层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药基础理论,这都是他敢上讲台的底气。结果是不到两周时间,王玉生被调入德州医专,讲授了75级、77级、79级及两届西学高中班的《中医基础理论》、山东中医学院德州大专班的《中医基础理论》。
自此,王玉生离开家乡,走上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二、师从名医,医德医术铸身心
中医的博大精深,是沉淀的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魂;是历代先贤名医实践中留下的宝贵文化,更是中华民族古代科学文化的瑰宝。王玉生说:“我出身贫寒(指没有学历),必须认真学,刻苦干才不会掉队。”
登高望远,高山仰止,王玉生一直在求学深造的路上。在1981年,王玉生师从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全国著名中医学家董德懋教授为师(董德懋是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的亲传弟子,王玉生则为施今墨的第二代传人)。董德懋致力于中医临床及中医期刊的编辑工作,在中医药理论和内、儿、针灸各科临床及中医药期刊的编辑皆有较深造诣,对中医药学术的继承和发扬做出很大贡献。
师从名医,王玉生非常珍惜和认真,坚持随师侍诊,每个处方,他都争取一一阅读誊抄。下班时间研读医书,晚上整理病案,翻阅资料,记录侍诊体会;周六周日到董教授家中,以期能学到的更多。王玉生,这个厚道勤奋好学的山东学生,董德懋也很是喜欢 。
(图右二为董德懋,左二为王玉生)
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当时董老是《中医杂志》名誉总编(《中医杂志》前身是董老解放前自己创办的《北京月刊》,1952年归国家卫生部,改名为《中医杂志》至今)。王玉生深得董德懋的医德精髓,不仅学到恩师的精湛学术、中医论文的撰写,还学到他不为名利,甘为铺路石,忠厚质朴的高贵品质。师从董德懋1年半,王玉生为自己以后的从医之路打下了扎实的中医药临床、科研方面的基础。
1982年,王玉生调入德州市中医院。1990年被评为德州市首届名老中医师,1998年获山东省职工自学成才奖,1999年,王玉生获得正高职称。
在德州市中医院退休后,退而不休的王玉生先后受聘于解放军海军总院、北京同仁堂中医院,疫情期回德州后一直在市中医院坐诊。
三、医者仁心,践行中医使命
多年来,王玉生在临床一线施诊治病,他在践行着一个医生的职责。他把治病救人、悬壶济世作为座右铭,每天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
多年来,王玉生注重基础理论和临床病症的结合。针对咳喘病,他认为咳喘常年发病难以治愈的原因是肺脾肾三脏亏虚是主要原因。乙肝为全球性疑难病之一,王玉生在几十年的临床中认为乙肝患者是湿毒内侵血分为主,它是乙肝、肝硬化、肝癌的致病基础,抑制消灭乙肝病毒是关健。王玉生对癌证研治颇为关注,多年来他参考大量古今肿瘤方面的资料,多次参加全国肿瘤会议,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治疗方法。期间先后在《上海中医杂志》、《中级医刊》、《北京中医》、《陕西中医杂志》、《中医临床研究》、《中医杂志》等杂志发表论文;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咳喘要方”“清肝要方”"软肝要方”“柔肝要方”"肺癌要方”“肝癌要方”。
50多年来,王玉生累计诊治过各种病症患者超过万例,他收藏着大量的病历,内容真实、生动、详实,从不同病症的治疗方面展示了中医药的独特疗效
1992年4月,诊治台湾高雄市魏某肝硬化腹水,完全用中药治疗一个月,肝功正常、腹水消退临床治愈回台。2003年治疗河北省故城县刘某肝硬化四个月中药治疗痊愈,现在电话随访复查一切正常。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刘某,咽喉癌医治六年,现各方面良好。王玉生向记者展示他保留的一摞摞的病历,讲述着一个个患者案例。
作为一名医者,王玉生总是尽自己所能为患者减少痛苦。今年的4月11日,德州市中医院党委书记李卫东将一面来自扬州的锦旗送给正在本院名医堂坐诊的王玉生手中。
据了解,50岁的刘女士家住江苏省扬州市,多年前患有面肩肱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多年来四处寻医,医治无效。经过王玉生8个月的治疗,刘女士已能行走如常人正常工作,体重也由70斤增加至96斤。而刘女士感染新冠后,身体又出现了行走困难、腰痛等症状。周六由其女帮助来德州住宿在火车站附近宾馆,星期天一早6点钟王玉生就到宾馆为刘女士看病,开具处方,并婉拒了刘女士的红包。刘女士非常感激,回到扬州后邮寄来锦旗表达谢意。
一面锦旗,一份信任和肯定。医者仁心,王玉生用精湛医术和崇高医德诠释医务工作者的责任。
四、 做传承启后中医人,护佑百姓安康
“大医者必大儒”、“为医者必大德”。中医之路,王玉生一走就是50多年,他在临床、科研、教学中穿梭探索,不但治病救人、传道解惑,更以身体力行的实践为中医药传承默默奉献。
这位79岁高龄的老中医没有忘记培养中医下一代,“现在我免费带教了十二名徒弟,有本地的、青岛的、济南的、张家口的、香港的,只要是热爱中医的人,我们有师徒缘分,不分年龄,不分地区,我全会收徒带教”,王玉生对记者说。他们师徒建了“中医振兴师徒群”,王玉生对徒弟每周两次的电话、微信讲授基础理论、问答题或解答病例。
“我现在与徒弟们时刻保持联系,电话、微信不断,通过这些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课和考核,不能放松。既要传承中医精华,还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我要认真的教,负责任的教,他们学的很认真,这叫中医正能量的双向奔赴。”
耄耋之年,退休多年的王玉生仍然在琢磨中医药那些事儿。“我这人不喝酒不抽烟不喝茶”,除去每天上午出诊的时间,王玉生就在书桌前看书、写文章。他总觉得要把中医药传承发展好,就得老一辈中医人不懈努力“铺路搭桥”“言传身教”。
王玉生将毕生精力倾注在中医诊疗、教学、科研工作中。多年来,王玉生将他的临床经验整理成了多部中医书籍,陆续在全国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撰写中医基础理论文摘150余万字,出版《温病经论阐析》、《类经图翼、附翼评注》、《中医基础理论问题解答》、《慢性气管炎防治》、《中医名言启示录》、《中医理法方药心悟》、《中医密码图解》、《湿浊论》《审因论治验案166例》、《王玉生谈医中误》等十部专著。参加编著5部,获省级科学进步二等奖2项。
“我自己认为最高兴的事就两件,一是病人病情减轻或者治愈;再就是我写的论文被发表,这样才是对社会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
为中医事业奋斗终生是自己的光荣。王玉生说。
( 段玉峰 王月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