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生机勃发。在荆家镇崔家村,林地内朵朵硕大的赤松茸长势喜人,村民们穿梭林间,忙着采收、分拣、装筐。对于村民王克田来说,这一簇簇圆润饱满的“小胖墩”为他带来了一份新收入。
荆家镇崔家村村民 王克田:从去年9月份,我们村种植赤松茸,我们就一直在这干,一天至少也能挣100多元钱,在家门口干活很方便,大家都很知足。
赤松茸又叫作益肾菇,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类,崔家村充分利用村庄林地优势,积极对接省农科院,合作种植赤松茸,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同时,技术人员通过科学管理,适时采集,保障了赤松茸的品质和产量。
荆家镇崔家村技术员 王少军:赤松茸属于中低温型食用菌,对外界的温度和土壤湿度要求比较高。所以我们在日常管理的时候十分注重洒水养护工作,保证它有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另外,我们在采摘赤松茸的时候一般选择在早上10点之前,避免它内在水分流失,确保它的质量和口感。
据了解,崔家村总投资80余万元共种植了60亩赤松茸,亩产量能够达到7000斤左右,销往上海、福建等全国各地。如今,崔家村已经成功将丰富的林地资源,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让村民与村集体经济共同享受发展的“红利”。
荆家镇崔家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王克旗: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采取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模式,形成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每年预计能为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
(桓台融媒记者 石龙迪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