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藏于深闺”的传统技艺,到“飞入百姓家”的精美文创,眼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逐渐融入现代生活,甚至成为了当红的“文化符号”。当传统遇见时尚,中国传统手工艺逐渐成为潮流风向标,“东方美学”也成为了时尚与浪漫的代名词。这些“非遗好品”是如何诞生的?
走进吉呈轩公益文化空间,省级非遗传统锔艺传承人耿海胜正在专心致志地进行紫砂壶外壁的打磨。面对破损的瓷器,循缝找碴,锻钉锔器,锔艺的每一步工序都考验匠人的心性和眼力。紫砂壶的壶壁比较薄,有的仅有1毫米,锔钉眼的深度要控制在壶壁的一半,这样内壁才能做到“不见钉痕”。这样精确到毫米的工作, 全凭个人的手感,用力稍小,深度不够,锔得不结实;用力稍大,壶壁钻透,茶水会渗出。要做到滴水不漏,才是合格的锔艺。
一件锔艺作品,从提前构思开始,找碴、拼接、捧瓷、打孔、制钉、上钉,再到最后弥缝,每一个看似微末的细节里都盛满了千年艰辛与传承。如今,耿海胜还对这份传承进行了“创新”,在他的工作室里,有着形态各异的“葫芦茶具”,这些都是他的“独家产品”。
一件件富含巧思的非遗作品让文化传承变得更加新潮有趣,也让更多人爱上了非遗。在威海市裕红祥丝绸文化博物馆,我们还见到了丝绸的“新形态”——“威海地图”文创丝巾。
鲜艳亮丽的色彩,轻盈柔和的触感,一件件精美的“丝绸文创”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成为威海丝绸的“城市名片”。展示架上,精美的“丝绸书”格外引人注目。展开“长卷”,一座城市的历史故事映入眼帘。
走在馆内,不仅能欣赏到这份传承千年的美好,还能全景式、全过程、实物化地感受胶东民间山蚕茧古法纩丝技艺的神奇与魅力。徜徉在琳琅满目的丝绸产品里,体验抽丝纺线、丝绸拓片、丝绸草木染、手工制作蚕丝蛋白皂等丝绸文化项目。在裕红祥丝绸文化博物馆,你能够感受到丝绸世界的万般精彩。
来源:威海市环翠区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