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漫步在淄博经开区沣水镇的乡间小路上,一场乡村颜值的美丽蜕变正悄然上演。北沣村、范王村、刘家村平房区内,20余条土泥路已全部硬化一新;北沣村游园边侧空地上,新栽的绿植茁壮生长;寨子村道路拐角和房前屋后的闲置地块,摇身一变成了“共享菜园”和“花池景观”,村民们争相种植蔬菜、蔷薇、月季,为村庄增添了别样景致……
“现在出门就是花园,转角就能摘菜,日子越过越舒心。”寨子村村民老赵笑着说。今年以来,沣水镇以“全域整治、全民参与、全面提升”为目标,坚持“一村一策”精准施策,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镇领导班子带队走访全镇22个村(社区),量身定制整治方案,努力让一个个“民生痛点”转变为“幸福亮点”。
“我们明确了提升路域环境、消除卫生死角、焕新背街小巷三大攻坚方向,制定整治任务清单56项。”沣水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刘洋告诉记者,“同时,我们还联系包村干部下沉一线,将责任细化到人、到岗、到节点,推动整治工作落地见效。”
人居环境整治不是政府唱的“独角戏”,而是要发动群众共治共享。沣水镇各村(社区)通过微信群、喇叭广播、文明标语等途径进行宣传,党员干部带头行动,环卫工人、公益岗、网格员全员上阵,志愿者协同发力,引导群众参与公共区域整治,主动清理自家房前屋后杂物,有效形成“党群齐心、干群合力”的良好氛围。
在大高村,村民老李主动清理了门前堆放的柴火垛:“大伙都在干,咱也不能拖后腿。”像这样主动配合整治的村民还有很多。自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沣水镇聚焦“三大堆”、残垣断壁、沟渠河道、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累计使用各类机械设备200余小时,集中清理各类垃圾3600余立方米,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89处。同步推进“绿化美化”工程,利用闲置地块“见缝插绿”,补植绿化带210余平方米,修缮破损墙面12处,切实用“小切口”推动“大变化”。
据悉,沣水镇将聚焦重点区域和死角盲区,在“常态长效”上做文章,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不断提升治理水平,为美丽乡村增颜值、添气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