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镇驻地环境提升大行动开展以来,临沭县店头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绣花”功夫破解环境治理难题,不仅推动镇驻地颜值、品质双提升,更用汗水与真情凝聚起全民共治的强大合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环境整治经验。
精准锚定整改靶心
镇党委、政府坚持“一线工作法”,每日清晨带领团队开展“步行督导”,从镇驻地主次干道到背街小巷的角落,一步一步丈量、一处一处排查。乱搭乱建的铁皮棚、占道经营的流动摊、杂物堆积的墙角、长期闲置的“僵尸车辆”…… 这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顽疾”,都被逐一记录在案,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三张清单”。整改过程中,领导班子立下“一米一米推进、一处一处整改”的硬目标,对清单内问题实行“销号管理”,主要领导每日现场查看整改进度,定期“回头看”,分管领导和线上工作人员坚守一线办公,不当指挥使,确保整改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以“钉钉子”精神将环境问题逐一清零。
凝聚共治共享力量
组建专项队伍:整合城管、环卫、市场监管、村居等多部门力量,成立环境提升专项整治队伍,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避免“九龙治水”式治理漏洞。发动群众参与:通过微信群、大喇叭、宣传栏、入户走访等方式,宣传环境提升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商户落实“门前五包”责任,鼓励居民主动清理房前屋后杂物。同时,设立“环境整治意见箱”,邀请群众担任“监督员”,收集整改建议,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共治格局。
攻坚环境整治难点
环境提升专项整治队伍以“早六点到晚六点”的工作节奏,全身心投入环境提升行动,聚焦“丑点”“痛点”精准发力。对占道经营、流动摊贩,采取“教育劝导+集中清理”模式,引导商户规范经营;对乱搭乱建、私拉乱接,联合执法部门依法拆除,同步开展绿化补植、墙面美化;对卫生死角、垃圾清运不及时问题,增加环卫保洁频次,增设垃圾桶点位,确保“日产日清”。工作中,坚持“整治一个、管住一个”,通过耐心沟通、真情服务感化群众——如帮助年老商户搬运杂物、为商户规划经营区域,用“用情、用爱”化解整改阻力,推动环境整治从“要我改”变为“我要改”,坚决打赢环境提升攻坚战。
巩固整治提升成果
为避免环境问题“反弹回潮”,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分片帮包机制:集中整治结束后,以225省道、昌盛街划分四个片区,每个片区由一名书记层领导负责,分管的班子成员、科级以上干部再以3至5户为单位细化帮包,由相关科室开展日常巡查管护,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监督奖励机制:定期开展“环境优美商户”“清洁家庭”评选,对长期落实“五包”的商户,给予清洁工具等实在奖励,通过正向激励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实现环境管护常态化、长效化。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在镇驻地环境显著改善的基础上,店头镇进一步聚焦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拟自筹资金增设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儿童娱乐设施和用于群众休闲娱乐场所,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运动乐趣、感受生活惬意。这一举措将进一步丰富群众文体活动,让环境提升的成果延伸到“精神层面”,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下一步,店头镇将继续以“更严标准、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深化环境提升行动,既要守住“干净、整洁、有序、美观”的整治成果,更要加快推进文体设施建设,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让店头镇不仅“颜值”在线,更“内涵”满满,真正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