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有法” 。用毛笔书写汉字应遵循特定的法则和规律,然而这种法则又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汉字书写方式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 、大篆(籀文) 、小篆、隶书(八分) 、草书(章草) 、行书、楷书等依次演进阶段,在数百种杂体的汉字书写方式筛选淘汰定型中,书法艺术有序发展,同时涌现出李斯、蔡邕、张芝、钟繇以及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不同字体、不同艺术风格的大批代表性书法家,表现着不同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价值取向,而这些不同形体的文字、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又一脉相承,使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而生生不息。正是由于历代书法家孜孜以求的传承与创新,使中国书法艺术历久弥新,奠定了中国书法艺术成为世界民族文化艺术中独特独立的艺术门类的基础。
在便捷廉价的印刷技术应用之前,手工书写是文字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书法具有传递文字信息的实用性和展示文化修养艺术性的双重作用,“书文并重”一直是古代书法审美追求。当今时代,日常的文字信息传播已由硬笔书写和键盘输入全面取代了毛笔书写,书法艺术的实用性削弱,艺术追求获得全面释放,甚至把书法艺术归类为纯造型艺术,出现大量“怪书”“丑书”“拼音书”等无人能识的“书法作品” 。不可否认,这其中不乏艺术创新价值很高的作品,问题是脱离汉字的书法还能是中国书法吗?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世界民族文化艺术中独特独立的艺术门类,就在于人文内涵的支撑作用,不是单纯的视觉艺术。中国传统书法审美建立在对真、善、美三位一体的感受之中,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精神理想和社会伦理规范的道德内容。当然,研习书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字,目的是发展书法艺术,要有所创新。当代中国书法创新发展应当秉持哪些原则,才能既遵循了中国书法的本质,又融合时代特征创新发展呢?
当代书法艺术创新的第一要务是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孙过庭说书法“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虽然文字的创造,最初只是为了记录语言,可是随着时代发展,书风也会不断迁移,由醇厚变为淡薄,由质朴变为华丽;继承前者并有所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常规。一方面孙过庭强调了书法随时代而创新发展的重要性,说“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 !同时又说“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 !强调了“师古”的重要性。中国书法的本质是汉字书写艺术,不应脱离了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写字也是同样的道理,需要学习前人的书写方法、规则。掌握形成共识的书写方法,才能写出让人看懂的字。研习中国书法需要对古人经典有良好的继承,通过对古代法帖深入研究,学习传统经典的笔墨语言,来置换我们自己不成熟的书写,这是一个正规矩、明法度的过程。没有传统的洗礼与淬化,“任笔为体,聚墨成形”“我手写我心”式的所谓书法创作,都不能成为书法。即便“艺术性很高” ,也只能作为抽象美术作品,与书法无关。另一方面,临摹古代碑帖,是学习古人“写字”时的精气神,用心揣摩古帖古碑的文化内涵和气韵风度,将古人的创作精髓纳入时代背景中,“增损古法,裁成今体” 。“笔墨当随时代” ,不能背“时”而驰。同时也要善于发现时代“书风”的弊端,规避盲从的风险。如清代邓石如看到当时书法的“纤弱柔媚”之风,从篆隶入手,直追秦汉探索古茂浑朴风格,做到“今不同弊” ,成为一代碑学开宗。
其次,还要关注书法的实用和艺术两重性。书法是伴随汉字的产生、演变逐步发展形成的。清代陈澧说过,“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 。文字是为解决信息传播不便问题而产生的,最开始可能是图像符号,随着社会的发展、交流的频繁,图像符号不断被简化抽象,并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形成具有共识含义的特殊图形,于是形成了文字。为了保持传递信息的准确性和书写的便捷性,需要规定书写的方法、规则,于是产生了书法。从字面意义上看,书法就是书写的方法,是汉字书写的规则。从书法产生的根源看,书法应当是实用的,以满足人们日常交流为目的。人类的艺术天性又在满足实用性的同时,赋予了书法美学价值,上升到艺术属性。书写的方法和规则必须同时满足实用性和艺术性双重要求。虽然当代文字信息传播的主要功能让位给了硬笔和键盘,但仍承担着文化传承、思想交流的社会作用,这也是书法艺术不能等同于一般美术作品的原因。当代书风的流弊之一就是把书法当成纯粹的视觉艺术,只强调个性,强调造型,忽略了文字信息,使书法沦落为抽象美术。不具备传递文字信息的基本属性的作品,不能成为书法,至少不是中国书法。说到信息传递问题,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有些书法家书写作品时不考虑受众。如用小众作品替代大众作品,在一些匾额刻石中采用一些生僻或有歧义的写法。匾额刻石的受众是广大群众,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精通书法,即使艺术性很高,也难免让人误读,被戏谑调侃。
再者,书法应朝着更有文化内涵的方向发展。单一的表达方式难以准确全面表达人的所思所感,“夫心之所达,不易尽于名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纸墨” 。人类的许多感悟,单依靠笔墨或文字是不能表达的,需要通过文字和笔墨共同表达,“文以载道,书以焕采” 。用文字记录语言,用书法焕发神采,达到书文相协的目的。王羲之的精妙书法大多出自晚年,因这时思虑通达审慎,志气和雅平静,不偏激不凌厉,因而风范深远。当代书法脱离日常文字信息传播功能后,其弘扬社会正能量、传播中国人文精神的功能应得到强化,书法应朝着更有文化内涵的方向发展。当代书法对形式的过度追求超过了书写本身也是一种流弊,这反映出来的是广大作者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解不够深刻,表现自我与时代命题没有很好结合。书法艺术归根到底是有文化修养的人在从事的一门艺术,当代人研习书法需要重新深入经典、杜绝浮躁、与古为徒,加强文化修养,以书写规则的传承为基础、以时代精神为导向、以文化修养为支撑、实现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努力创作书文相协、美文美书相统一的优秀作品。(来源:《中国艺术报》) |
|
|
上一篇:80件珍稀家谱文献亮相山东省图书馆 |
下一篇:七夕的七个冷知识:是情人节还是单身女子的节日? |
|
|
|
免责声明 |
① 凡本网专稿均属于山东在线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姓名。
② 本网注明"来源:×××(非山东在线)"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网站或通过本网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③ 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邮箱sdzxtg@126.com
④ 因使用山东在线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山东在线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⑤一切网民在进入山东在线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