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女子出阁,常陪送桌床器具、箱笼被褥等嫁妆。特别是大户人家嫁女,一担担、一杠杠披挂红绸、朱漆鎏金、华美精致的器物被送往夫家,发嫁队伍绵延数里,浩浩荡荡,热闹壮观,故被称为“十里红妆”。位于临沂市河东区龙园旅游区的“十里红妆”婚嫁文化演出就是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而与之配套的红妆博物馆,则详实展示了红妆文化的绚丽多姿。
红妆博物馆
一进博物馆,迎宾的“龙屏”十分醒目,一组组雕刻而成的双龙戏珠,形成百龙图腾画面,有天降祥云、紫气东来之意。沿屏风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新嫁女乘坐的花轿。花轿的档次体现着娘家的身份,所以大户人家对花轿的制作格外讲究,往往是黄杨木雕,朱金漆染。博物馆里有两乘花轿,一是四人抬,一是八人抬。四人抬的是女子未出阁时外出游玩所坐的轿子,八人抬的花轿是女子出阁时乘坐的轿子。八抬轿顶雕刻文魁星骑鳌背,取独占鳌头之意;轿檐雕刻有蝙蝠、铜钱,寓意福在眼前;轿顶各角伸出的装饰物造型和龙相似,却不是龙,是龙的第九个儿子鸱吻,用来镇邪避火;轿门上方雕刻着状元游街,下方雕刻麒麟送子;轿子两侧,雕刻的是金玉满堂。
婚房内的“千工床”
步入二楼,一个精美的盒子格外引人注目,盒盖上刻着两条金鱼,宛若在水中游动。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一个食盒,上面的金鱼与“金玉”谐音,所以又叫做“金玉满堂”,有圆圆满满的寓意。大大小小的玻璃橱窗内,展示了银质、锡质的酒壶、茶壶、蜡壶,还有一些女红用品,以及银质小炉、炭熨斗、铜果盘等,都是古代女子日常生活所用。
举案齐眉区
通常,大户人家的女儿长到十岁时,父母便会为她建造精美典雅的小姐楼,也就是闺房。女儿在此学习妇德、女红、琴棋书画。待出落得亭亭玉立、知书达理、聪慧灵巧时,出嫁之日也就不远了。闺房中女子休息的床,上方雕刻着“五子登科”,寓意小姐以后所嫁之人可以高中状元。与其他洗脸盆不同,小姐使用的洗脸盆有盖子,盖子上雕刻着铜钱,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
在“举案齐眉”区,挂在墙上的一件木制饰品古朴典雅,时至今日仍色彩鲜明,十分罕见。饰品共由8幅图画组成,每一幅都有5个孩童,意为“五子登科”。第一幅为天官赐福;第二幅为魁星点斗;第三幅为童子戏耍图;第四幅为老少同乐图;第五幅为迎春图,父子同乐;第六幅为端午节赛龙舟;第七幅为元宵节;第八幅为十年寒窗,盼望有朝一日金榜题名。中间雕刻有《西厢记》《拾玉镯》等爱情故事的剧情。
古代女子出嫁时乘坐的花轿
婚房是一定要看的。婚房内最显眼的是婚床,称为“千工床”。据说这张床耗时3年多才打就,极尽豪华、精美。床连同配件共可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即床体前沿左右两头分别设置的小平台,上面可以摆放花盆作点缀。第二部分为床体外左右两边,左边安放着一个二斗二门小橱,右边是一个马桶座,也可以坐在上面休息。第三部分即卧床主体,呈三面包围,仔细看里面一侧,隐约有光透进来,因为这里是可以打开的,用于通风,紧急时刻也可用来逃生;床体顶部的雕刻如楼阁般层层叠叠,包括福禄寿、鱼化龙等内容,其中两幅圆形浮雕,一是穆桂英、杨宗保到穆柯寨请降龙木的情形,另一个是尉迟恭和秦琼等人的形象。
屋内摆放的鸳鸯桌又叫做“团圆桌”,桌子从中间分成两半。古时男子常因经商等出门在外,女子平常在家只用桌子的一半即半月形,丈夫返家后,才将分割成两半的桌子拼起来,围坐在一起吃饭,这又叫做“花好月圆”。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的李本柏先生有一首词作专写“十里红妆”:“春光着意入窗帷,染莺枝,绣蔷薇。喜鹊临门,绊惹两心催。约定千年等一回,天为证,地为媒。盈盈莲步细作为,点丹唇,描青眉。十里红妆,唢呐尽情吹,花轿锣鼓并肩随,圆月梦,彩云追。”红妆博物馆收藏了旧时女子笑过、哭过、爱过、恨过、荣耀过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随着岁月的变迁,“十里红妆”已成往事,但一件件民间艺术品在博物馆里重获生机,为人们展示着曾寄托着美好和向往的遗韵。
临报融媒记者 胡雪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