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学校优化三大路径,聚焦课堂教学、课程研发、实践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咏流传”,着力培养有中华根基、民族灵魂、国际视野的明德学子。
一是打造课堂教学主阵地。立足于学校九年一贯制办学实际,遵循小学、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制定并实施《诸城市明德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实施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入学科课堂。创新实施“二维五育”的传统文化育人模式,聚焦“以文化人”“课程育人”两个维度,打造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育并举”的大德育学科课堂。小学低中年级实施“朗读·吟诵·读写”三步走战略,整合增广贤文、经典诵读、主题语文丛书等资源,做好学生的国学启蒙工作;小学六年级、初中一年级开设古代诗歌诵读、文白互译演说、历史人物穿越等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诗歌、古典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初中二三年级开展“古今融汇·承继·践行”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校本课程研发梯度化。制定并实施《诸城市明德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实施纲要》,聚焦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能力三个维度,进一步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目标,研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课程,制定实施策略,优化实施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体教育、社会实践等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梯度研发增广贤文、经典诵读、国学传承等诵读类课程,传统节日课程、二十四节气课程等通识类课程,蜡染、泥塑、剪纸、雕刻等实践类课程。以传统节日庆典、中华传统礼仪体验、亲子研学等为载体,把传统文化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有机整合,引导学生在体验与实践中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是综合实践活动序列化。综合实践活动按照“中华寻根·乡土文化”两个序列,同时开展,交替进行,整合实施。“中华寻根”系列实践活动旨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周年校庆、校园艺术节、元旦文艺汇演等关键节点,编排春秋礼乐、汉唐古风、宋明礼仪等特色鲜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曲目,以及近代抗争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疫”精神等近现代优秀文化、时代先锋文化专题,让学生在形式上感受中华文化的大气恢弘以及穿越时代的灵动感,引导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育家国情怀。“乡土文化”系列实践活动立足于诸城古琴、百尺河大鼓、诸城茂腔、三句半等地域文化意象,以及超然台、仰苏堂、名人馆、诸城博物馆等人文景观以及刘家庄抗战纪念馆、王尽美烈士纪念馆、陶钝文学馆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亲子研学旅行、调研报告、研究性学习,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有机整合,使实践活动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形式。(王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