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集体教研。定期召开备课组长、学科教师、班主任调度会,明确目标要求,细化任务分工,责任到岗到人。组织教师集体教研,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现状分析,明确教学目标,梳理重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做到认真备课,上课有数。
二是完善学情会商。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情台账”,内容包含学生的优点、弱点、个性特点等,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班主任每周与学生成长导师、学科教师研究一次学情,使每位教师都熟悉班内学生的思想状态、学习特点、学习方法、兴趣特长等,培优补弱,查缺补漏,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三是营造浓厚氛围。实行精细化管理,做好饮食安全、校车安全、住宿安全等日常工作,让学生吃上可口饭、睡上安稳觉、坐上放心车,为学生学习保驾护航。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学习方式方法和勤学上进的先进典型,进一步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四是深化家校共育。在学校领导与教师、各学科教师之间强化协调与合作的同时,还强化了学校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取得家长的广泛支持与配合,形成了家校工作合力,营造出良好的备考氛围,提高了备考质量。(通讯员 李永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