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山东中医药大学医心向党三下乡实践服务队于2023年7月21日在临沂进行暑期三下乡实践服务,内容包括沂蒙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沂南县马牧池双泉峪村、常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常山庄养老服务中心、后里村红色文化村、红嫂革命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源县长者食堂,进行了义诊、访谈交流、参观学习等活动。队伍成员们在此倾听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感受流淌在血脉里的爱国爱党精神;寻访沂源县长者食堂,学习助餐服务,感受长者食堂办出的“幸福味道”。
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积极响应号召,深入学习沂蒙山革命精神,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加强养老服务,山东中医药大学医心向党三下乡实践服务队于7月中旬认真学习,制定三下乡实践活动计划,进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队伍前往沂蒙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沂蒙革命纪念馆作为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以“沂蒙精神”核心思想为陈展主线,通过图片、影视资料、实物、雕塑、场景复原、声光电等多种直观的形式、高科技的手法全面展示了沂蒙革命战争史。沂蒙革命纪念馆作为传承老区光荣传统的重要载体和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阵地,已成为沂蒙精神展现的外在形式和传承的重要载体。队伍成员们驻足在一幅幅雕塑前,走进那段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领悟沂蒙精神。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沂蒙革命纪念馆东侧,队伍成员走进庄严的大门,革命烈士纪念塔在前方矗立。站在革命烈士纪念塔前,仔细阅读碑上先辈的话语,望着碑上的浮雕图像,成员们神情严肃,深深体悟到抗日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与人民的重要。
山东中医药大学医心向党三下乡实践服务队一行人接着来到临沂常山庄养老服务中心,进行义诊活动,队伍成员们与当地老年人交谈,为他们进行把脉、量血压、听诊等,也为老年人进行推拿、针灸、艾灸等。队伍成员们与老人时时交流,提供给他们养生的方法,推拿、针灸的同时也关注着老人们的状况,有任何不适就加以调整。老年人们在义诊完成后,亲切地向成员们表达感谢。
马牧池乡双泉峪村和后里村是位于临沂的两个红色文化村,队伍成员们在这两个村庄进行访谈活动,向当地人们了解沂蒙革命老区的红色故事,同时也询问当地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当地人民对沂蒙精神有着深深的感情,“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最常听到的话语,来到革命老区的村庄里,成员们从民风民情里感受到红色血脉的传承,革命故事也从历史课本中鲜活起来。
队伍成员前往红嫂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沂蒙红嫂纪念馆设置有红嫂主体展馆展区、红嫂生活体验展区和沂蒙红色遗迹展区,该馆以沂蒙红嫂的感人事迹展现了“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为核心内容的红嫂精神。望着沂蒙红嫂女性群体的照片,看着墙上的事迹,当年军民鱼水情深的事迹再现在队员们眼前,让队员们体会到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跟着共产党走的忠贞信念。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参观学习)
队伍成员来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走进纪念馆,成员们逐步了解孟良崮战役的战役过程、作战路线,参观战役中的武器器械、手稿等,望着军队领导人陈毅、粟裕等的面容,敬仰之情由心底产生。写在墙上的事迹让队伍认识到一个个鲜活的为解放战争奉献抗战的将士。走到烈士陵园,队伍成员们庄严肃穆,保持安静,纪念奋勇抗争的英烈们。行至粟裕将军墓前,队伍对着墓碑深深鞠躬,向将军表达敬意。
“长者食堂”近日被大家纷纷点赞,位于沂蒙山区的淄博市沂源县长者食堂建成244个,助餐服务点138处,餐饮服务覆盖全县全部446个村。食堂不仅解决了老人们的吃饭问题,还照顾到部分老人独自居住孤单的问题。队伍成员来到长者食堂,看到饭点前来就餐的老人们,不用亲自下厨做饭吃饭对于他们来说容易了许多。工作人员多为本村的村民,在这里工作做饭。长者食堂经济实惠,为老年人解决就餐问题提供了便利,长者食堂办出幸福味道。
山东中医药大学医心向党三下乡实践服务队成员们感触良多,沂蒙山精神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传递出去,为传播红色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队伍了解了老年人养老服务的情况,大多数老人们得到了应有的关照补贴帮助,能够生活得好。
(图为实践队在沂蒙红嫂纪念馆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