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山东理工大学“桑梓共兴社会实践团”赴青岛市即墨区蓝莓生态园开展专题调研,聚焦蓝莓产业与农旅融合发展模式,深入探究"小蓝莓"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调研团通过实地采摘体验、采访种植专家及品鉴深加工产品,全方位解码即墨蓝莓从传统种植到三产融合的转型升级之路。
上午九时,实践团抵达青岛即墨区蓝莓生态园。蓝莓树郁郁葱葱,成熟的果实如蓝宝石般点缀枝头。拥有12年蓝莓种植经验的技术负责人王师傅带领团队深入大田基地,详细介绍"蓝丰"等优质品种的特性。“我们采用泉水灌溉,水中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这是即墨蓝莓口感清甜的关键。”王师傅捧起一把土壤解释道。


当被问及经营秘诀时,姜经理重点介绍了三产融合策略:“我们不仅卖鲜果,还开发了蓝莓酒、果酱等深加工产品,同时发展采摘旅游,实现'四季有收入。采摘季还能提供200多个临时岗位。”墙上的"党员示范岗"标牌显示,5名党员技术骨干每人指导10户周边农户,带动标准化种植。
实践团来到产品品鉴区。技术员首先讲解了蓝莓的营养价值:“VC含量是苹果的几十倍,富含花青素,具有保护视力、抗氧化等功效。”团队成员品尝了三种不同品种的鲜果,感受其风味差异。
夕阳西下,实践团离开时,工人们正将当日采摘的蓝莓运往预冷车间。这些承载着乡村振兴希望的"蓝宝石",将通过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走向全国。实践团将把"蓝莓经验"整理总结,为同类地区发展提供参考。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发挥专业优势,为即墨蓝莓产业品牌化、数字化发展贡献青年智慧,让"小蓝莓"真正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金杠杆"。(通讯员:王思雨,程昭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