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县城中学外语教育的现状并积极探寻出路,8月5日,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晋启梦支教队伍奔赴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第六中学,开启为期十五天的支教社会实践,用实际行动搭建起高校与中学协同育人的温暖桥梁。
座谈交流 探讨学情
支教队伍与学校开展了两轮学情研讨,深入了解学校发展情况。支教队了解到,该校面临优质生源流失压力,而留存学生中,英语基础薄弱成为普遍困境——学科平均分长期低迷,学生在听说能力、词汇积累存在明显短板。

支教队在英语组教师口中知悉,尽管已经开设日语课,希望学生们通过重新学习小语种来弥补高考英语科目的弊端,但由于师资有限,能学日语的学生仍旧是少数,英语教学的压力仍然较重。
辅助教学 分享经验
针对以上困境,团队结合学情制定实践方案:巡查晚自习,观察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开设英语分享会,拆解备考技巧;同步筹备西语社团,通过趣味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调研-实践-反馈”的闭环模式。

实践启动初期,支教队员刘烨洋子、赵子墨同学率先为高二级部学生带来学习经验分享。赵子墨表示,单词是英语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建议同学们利用早读时间背诵英语单词,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二次巩固。刘烨洋子则鼓励同学们调整心态,相信“坚持就有回报”。
队员寄语环节,支教队员赵诗彤坦言,他们带着“破壁”的决心而来,想让同学们看到,无论起点如何,持续向上就能拓宽成长边界。队员张育宁道:希望这十五天,能成为同学们“咬咬牙再坚持”的理由,他们陪跑,更盼大家领跑自己的人生。
以青春力 赴成长约
此次实践中,山晋启梦支教队将以屯留六中为样本,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数据整理等方式,深入分析县中英语教育在师资、资源、学生心态等方面的困境。在教学辅助之外,团队更注重总结可复制的经验:比如如何用低成本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如何帮助基础薄弱学生建立阶段性目标,如何联动高校资源为县中提供长期支持等。

正如队长贾涵月所言:“十五天的支教或许不能彻底改变现状,但我们希望通过扎实的调研和实践,为县中英语教育递上一份‘带着温度的答卷’,让更多乡镇孩子在英语学习的路上少走弯路,多些底气。”
未来,实践团队将持续扎根课堂、贴近学生,以青春之力探索县中英语学习的破局之道,让“启梦”不仅是口号,更成为连接高校智慧与县中需求的桥梁。(杨东儒 赵诗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