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很多老城区学校体育设施有限、空间不足,生均运动场地不断缩减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一所始建于1985年的学校,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亦不例外。这所占地面积仅30亩的“老字号”学校,究竟是如何破解场地不足难题,让师生有效开展体育活动的?
“我们针对体育场地和设施相对老化、体育活动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元运动需求以及部分家长过于重视考试成绩等现状,制订了学校三年体育与健康攻坚计划。”校长褚庆洋说,他们充分利用走廊、楼道、墙壁、地面等校内空间,对校园边角区域“微场地”进行改造,打造出人人、时时、处处可及的校内“微运动场”,并适当地开展“微运动”,最大限度拓展了运动空间,在破解校园体育空间难题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该校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开辟出更多体育课教学和活动场地,为学生创造活动空间。将跳房子、踢毽子、扔沙包、跳皮筋等传统游戏项目引进校园,使每寸空间都成为育人场地。同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学生对课间活动的需求,精准挑选了一批体育器材,并面向全体学生开放。
“场地带来的矛盾得到缓解后,我们又在怎样提升学生运动质量上动起了脑筋。”学校体育组组长何敬华说,他们要求所有体育教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围绕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度、柔韧性等五大身体素质,科学设计运动内容。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为他们安排慢跑、跳皮筋等提高身体协调能力的运动;针对高年级学生,则会增加立定跳远、原地高抬腿跑等加强核心力量的运动,以合理高效地提升学生的体能。
目前,在薛城区实验小学,每月有立定跳远、短跑、跳绳等赛事安排,每学期有体能监测、运动技能比赛,每年有足球、篮球联赛以及田径运动会、会操比赛等各类赛项。这些丰富多彩的月度赛、学期赛和年度赛活动,既让学生享受了快乐,又让他们锻炼了身体;同时,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教育不是靠说教、指挥,而是身体力行。为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好习惯,学校还特别注重培养教师的运动兴趣和锻炼习惯。学校倡议全体教师先动起来,开展了健步走活动。据褚庆洋介绍,这样做不仅能提升教师的身体健康状态,引导他们更加幸福、充实、高效率地工作,而且能让学生看到老师实实在在地运动,进而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
去年冬天,一场旨在展现教职工风采、提升团队凝聚力的“教职工健步走比赛”在该校举行,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教师身着运动装备,精神抖擞,蓄势待发。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响,教师以小组为单位,沿着操场跑道开始了6圈的健步走挑战。他们或疾或徐,但每步都踏出了坚定与自信,每张笑脸都洋溢着快乐与满足。
令人欣喜的是,教师的健步走活动不仅感染了身边的学生,而且吸引了家长陆续加入。“2025迎新年亲子悦跑”首届活动的消息一经发出,便有50多个教师家庭报名,并带动200多个学生家庭加入学校运动圈。
“以元旦为主题,以引领为目的,以运动为载体,以亲情为纽带,太有意义了!”活动结束后,一名家长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这样留言。
今年寒假期间,该校让体育教师发布挑战书,发动学生家庭勇于参加运动挑战赛,并评选“寒假运动达人”,让运动成为寒假亲子陪伴的重要形式。
三年级班主任叶艳梅一家爱好登山,就策划了“每周一山”亲子登山运动,将体育与自然探索相结合,让孩子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锻炼身体、增长见识。四年级班主任种敏实施周末“一起上场”家庭运动激励计划,鼓励家长带着孩子将休闲和运动结合起来,让每个周末都有一次大汗淋漓的感觉。
此外,为进一步协同社会力量,为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学校成立了教联体,区教体局、区检察院、人民医院、永福派出所、临城街道的相关人员和学校周边8个社区书记获聘教联体顾问。教联体顾问纷纷发挥组织和个人之力,为学生全面发展送来教育资源,打造了该校学生15分钟成长圈。
“今后,我们将在‘以体育人’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实践,计划邀请家长义工参与学校体育活动,并对外开放体育场地和设施,让学校运动场成为社区体育中心。”褚庆洋表示,学校将主动加强与家庭、社会的合作,通过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吸引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学生的体质与健康,形成育人合力,让每个孩子都“身上有汗、眼里有光”。
作者:胡乐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