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28集电视剧《那山那海》,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首播。据酷云EYE统计,在央视播出三天后,《那山那海》前四集均位列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榜单第一,持续性霸榜的同时也创下近两个月CCTV-1黄金时段收视新高。更有网友表示“山海共情,难忘初心,这群‘山海之子’正能量满满,让人深受感动。”众多走心评论也拉动该剧在网络平台的口碑持续上涨。
多维叙事描绘宏伟图景
山里有海,海里有山,山海的巨变是交织实现的。该剧在叙述上双线并行,聚焦个人身边的小悲欢,着重刻画了村民在山海之间的两种选择:山的那边,山区人民艰难探索,开山修路,种植葡萄,养土猪,全心谋出路;海的那边,临海子弟如火如荼地进行红膏蟳养殖、大黄鱼培育养殖工作,协力求发展。山哈出山、海民上岸、山海相融,让全剧的故事设计更加饱满。作为一场长达几十年的“山海巨变”,雷家三兄弟的创业史是对中国改革开放题材叙事的延续与深化。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以人作为维系,以人进行书写。聚焦于人民的选择,《那山那海》巧妙构建了一个观念冲突:对于贫困地区的乡民而言,山大还是海大?观风寨的村民自称为“山哈”,认为山中自有广大世界;住在山下的海民则有了海大水大的心志,坚信海纳百川、水容万物,大海能够传递幸福。借助平民化的视角,对山海乡民的奋斗故事进行特写,当这群心怀“孤勇”的山海之子相遇,他们不再认为“退一步海阔天空”,而是就此将个人的命运搭上了脱贫致富的时代列车。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林焱评价该剧的叙事旋律为“山大海大都不如心大。”心是时代的精神,是历史性的意志——这精神和意志,就是摆脱贫困,共同致富。观风寨的小悲欢反映了大时代,雷家兄弟的小切口展现了大图景。
典型人物演绎奋斗群像
以平凡呈现真实群像,是《那山那海》能够奏响磅礴主旋律的定锤之音。导演侧重对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进行刻画,着力描绘了广大群众“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时代精神。
雷家三兄弟志向远大,不将目光局限于山海之间,而是大力发展面向世界的经济网络,将闽东渔业建成了全亚洲最大的大黄鱼养殖基地。
电视剧《那山那海》央视热播 乡村振兴奋进故事传递向上力量
然而“山海子弟”映射的光辉品格却不是高高在上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细节丰满的。林月仙容貌姣好才智过人,但患有先天心脏病;雷铨水坚忍不拔,但在工作中过于蛮横强硬。这些人物虽有缺憾,但在细节化的叙述间,却能让人感受到血与肉的灵动。正是由于对人性进行了真实且全面的刻画,《那山那海》才能够引起观者的强烈共鸣,实现对先进人物和先进品格的“祛魅”。典型人物的“接地气”式演绎鼓励了观众将目光转移到自身,以剧中人物为镜,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展开感悟与反思。
真实细节传递生活气息
为了让广大观众真切地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本剧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态度,拍摄足迹遍布各地,实地调研了大黄鱼养殖地、大规模葡萄种植地,通过积极搜寻相关资料以确保故事的真实与完整。
该剧一开始便聚焦于雷家的窘迫生活,将大山里的生活特色、语言特色、文化特色等进行全面展示,将真实感渗透到了全过程。观风寨自古以来就山路崎岖,很少有人下山来谋生活,因此山区的人民都颇为穷苦。雷家三个兄弟穷到舍不得吃一碗炒鸡蛋,而台风又刮塌了牛圈,毁了结婚用的彩礼,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但当雷家三兄弟下山第一次见到无边无际的大海时,他们内心波涛涌动,摆脱贫穷、蝶变新生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雷恒水处于对海之浩瀚的向往,最终毅然决然的下山寻求致富新路径。这种不栖居于现实、大胆追求美好的信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观众,鼓励着我们通过自身的双手去创造时代新未来。
《那山那海》奏响的不止是偏远之地的山与海之歌,更是全社会的山海合谋。豆瓣网友表示,电视剧开播当天,他准时“追剧”,他认为“这个作品做到了贴近生活,很接地气,剧中人物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奋斗的历程也特别感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七八十年代生存条件艰苦、创业环境较为复杂的背景下,该剧成功地刻画了父辈的执着与伟大,传递了人民群众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立体全面地展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实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