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伉俪情深。今年58岁的赵志刚从山东临沂老家来到淄川打工已经有20个年头,尽管工作很累很苦,但靠自己在工厂搬瓦赚钱,供养出了两个大学生,治疗了妻子手疾,赵志刚觉得还是很骄傲和成就感十足。
为赚学费“落户”淄川的搬瓦工
1962年,赵志刚出生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仲村镇兴和村一个贫苦农家,1977年高中还未毕业的他就提前辍学回家务农了。
“那时候,平邑老家没什么打工的地方,在工地上做小工一天只能挣一块五毛钱,当时大女儿已经上初中,小女儿才三岁,一个月几十块钱的收入根本不够养活两个孩子。”
在2000年夏天,通过老乡介绍,赵志刚和妻子谢有云带着两个女儿,来到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聂村淄博巨宇建材有限公司打工。
刚开始赵志刚负责选瓦,选瓦时要把刚生产出来的瓦片全都挑选一遍,挑出残次品,然后按照等级码放好,一个工平均每天要干6个小时挑8000多片瓦,不请假一个月能挣到4500元,但如果旷工一天,则要大打折扣。
为了增加收入,赵志刚又开始搬瓦,和其他三个工友把3万多片瓦装车,一片瓦三斤六两,赵志刚一次就能搬起十几片40多斤的瓦,高处搬的摞在上头,低处搬的码放在下面。车多时赵志刚会争取装上四五车瓦,这样就意味着一天从早到晚要干12个小时的活,搬上两万片、七万多斤的瓦,三天就会磨坏一副手套。
赵志刚这样拼命工作,就是为了供两个女儿上大学,而赵志刚最大的心愿就是考上大学当一名老师,但因为一场病,耽误了六个月的学习,高考时差3.5分落榜了。于是,他把考大学的梦想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赵志刚的大女儿在北京读完大学已经工作了,小女儿在辽宁上大学,今年大四,还需要家里供给。老两口省吃俭用每月600元生活费,但会给小女儿寄去1000元。
知恩定当报答的山东汉子
淄川是赵志刚外出打工的第一站,也是他的“第二故乡”,因为赵志刚是个知恩图报的山东汉子。
“我这个人心眼实在,别人对我好,就永远记住对方的恩,人家在俺困难的时候帮俺,俺就该力所能及地回报人家。”
赵志刚来到淄川罗村镇的这家建筑瓦厂,一干就是整整20年。赵志刚回忆,当年进入企业后,企业的老板和工友们都没有把他当成外人,在了解到其家中经济比较困难后,大伙给他提供了很多帮助。
“刚进企业时,1个月就可以领到170元工资,干了一段时间后,工资涨到了每月240元,当时的月收入与在老家做半年小工挣得差不多。”
由于赵志刚对企业的忠诚,让企业老板十分信任他,让他协助后勤清扫卫生工作,每个月会再开一份卫生保洁费。凌晨3点10分,工友们还在熟睡中,赵志刚已经出门打扫楼院里的卫生了。
赵志刚坦言,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帮他们一家四口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这也是自己20年来始终没有离开这家企业的原因。
当问其每天搬瓦累不累,赵志刚笑称,在整个工厂,除了办公室文员和门卫,搬瓦是最轻松的活了。如今赵志刚的年龄也一天天大了,但他每次一想到企业对他的帮助,他就觉得自己浑身上下有用不完的劲。
“只有努力干活,家人的日子才会越来越好。”赵志刚说,他也时常回忆自己在淄川打工的这20年,虽然辛苦,但收获更多的是幸福和希望。
手疾得医治女儿励志本土就业
因为生活贫困,妻子谢有云跟着赵志刚从老家来到淄博打工,吃了很多苦,有一年冬天,妻子的双手因长时间接触凉水,导致手部病症,手指逐渐出现变形,平时生活中不仅干不了重体力劳动,连擀饺子皮这样的家务活都难以完成。
当听说赵志刚的瓦厂联系医院为其母亲诊疗手部顽疾时,赵志刚的两个女儿既意外又感动。
“虽然我在淄川生活的时间并不长,但每次与父亲通话时,他都会向我描述淄川这座城市的好,给我讲淄川的朋友们提供了哪些帮助,让人听了非常感动。”大女儿赵新新说道。
“等我毕业了,一定选择来淄川就业,我要用我所学到的医学知识,帮助这座城市中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小女儿赵丹丹说道。
在妻子患上手部顽疾后,按照赵志刚的建议,小女儿报考了医学专业,目前正在辽宁盘锦医学院就读护理专业,很快便毕业,让赵志刚欣慰的是小女儿学习成绩优异,入校第二年就入了党,还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一等奖学金。因父母在淄川生活了20年,已经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因此毕业后小女儿赵丹丹将来到父母身边,就此扎根淄川。
“在淄川打工的这些年,走到哪里都能遇到好心人,等我的手痊愈了,一定继续找份工作,为这座城市力所能及地尽一份力。”赵志刚的妻子谢有云说。
赵志刚表示,自己这辈子虽然都在为生活劳作,赚的是辛苦钱,但自己无怨无悔,凭自己奋斗把两个女儿培养成大学生,治疗了妻子的手部顽疾,内心很满足。如今他要继续努力干活赚钱,完成在有生之年带妻子去北京看看天安门的愿望。
闫盛霆 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