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德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聚焦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市战略,全面落实省、市科技创新工作部署,推进我市争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组织开展了德州市企业“创新达人”宣讲活动,选树了一大批锐意创新、追求极致、匠心筑梦的企业“创新达人”。
为进一步激发企业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德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德州市科技创新策划协会及主流媒体走进企业,走进“创新达人”身边,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创新故事。
创新达人——邵先豹
邵先豹,男,中共党员。山东百龙创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总监,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禹城工匠、禹城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参加工作二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功能糖产品开发研究及产业化,是功能糖行业领域内研究与产业化技术专家。主导开发低聚果糖、抗性糊精、结晶果糖、阿洛酮糖等新产品60余项,先后参与30余项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的实施和开展,有4项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授权发明专利51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6项。由他主导的项目成果有2项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3项获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奖,2项获得山东省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科学技术奖,5项获得德州市科技进步奖。
邵先豹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探索、迈进,牵头完成一项项技术创新,用实干和创新探索淀粉糖制造行业提质、降耗、增效的发展新道路。
探索创新 孜孜不倦
邵先豹一直奋战在功能糖行业最前沿,钻研工艺技术与设备性能,注重细节、勤于思考、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善于将专业知识与实际问题、生产需要进行有机结合,以“学有所长、术有专攻”为准则,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及创新水平。
阿洛酮糖一直被国际食品巨头垄断,且价格昂贵。国内关于阿洛酮糖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无实现产业化的报道。在公司提出要突破这项技术时,在缺少文献,没有数据可依的困难面前,邵先豹勇挑重担,开启创新突破之路。
邵先豹联合团队人员反复修改试验方案,最终创新采用高产枯草芽孢杆菌为生产菌种,通过发酵工艺优化和过程控制,所得产品粒度均度、生产效率提高3倍,实现了年产30000吨阿洛酮糖规模的生产应用。邵先豹带领团队历时2年成功攻克了该产品关键生产技术,打破国外企业市场垄断,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进口替代,并出口到美国、欧盟、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邵先豹先后完成了双酶协同法制备麦芽三糖技术、酶法制备低聚半乳糖联产半乳糖醇技术、可溶性膳维纤维(抗性糊精)制备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D-阿洛酮糖制备关键技术开发等20多项创新技术。
“之前一家国外客户需要一个专用的糖浆,对里面产品的组分要求非常严格,包含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这三个要求。”邵先豹印象深刻。最初是采用a酶和b酶来进行生产,a酶可以满足12的要求,b酶可以满足23的要求,但总是无法同时满足123的要求。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邵先豹,下班回家后也在思考,通过观察家用吸尘器的工作情况,发现圆形吸尘器吸墙角的时候很不方便,而里面的方形吸尘器头可以很方便地清扫墙角。通过这一启发,邵先豹把a酶和b酶分段发力,完美达到了123三个要求,满足了国际客户的需求。作为公司业务开展的技术代表,邵先豹总是走进客户,依据客户对产品口感、粘度、组分等的具体需求开发出系列差异化益生元和膳食纤维20多款,完成市场需求的同时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立足大局 树立创新典范
企业要发展,创新必先行。在各项工作中,邵先豹都秉持创新发展的理念,通过深潜一线钻研和挖掘生产中的节能降耗潜力,创新将膜过滤技术用于生产中的转氨酶回收环节,降低了物料及能源消耗,优化了产品成本。同时还完成多项技改项目,通过调整工艺,提升产品收率18%,提高生产效率29%,仅技改项目就为公司节省约800万元,助力了企业向智能化、规模化的高科技生产发展。
邵先豹带领全员开展创新活动,创新激励机制,完善岗位职责,提高员工责任心和积极性。带头组织成立创新工作小组,从掌握技能、生产试验、技术创新等方面做好传帮带,每年为企业培养多名懂技术、素养高的一线青年技工,累计为公司培养淀粉糖制造人才50余人,其中10名员工走上了重要管理岗位,成为企业技能骨干。
“去探索去发现,在创新的道路上,永不止步。”谈到自己的工作,邵先豹笑着说:“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有不想解决问题的人,未来我们要不断坚持技术创新,开启崭新的创新之旅。”他这种迎难而上,不断前行的精神也成为了百龙创园众多员工的工作典范,激励他们探索不息,创造不止,用行动历练技术尖兵,为企业发展与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