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德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聚焦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市战略,全面落实省、市科技创新工作部署,推进我市争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组织开展了德州市企业“创新达人”宣讲活动,选树了一大批锐意创新、追求极致、匠心筑梦的企业“创新达人”。
为进一步激发企业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德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德州市科技创新策划协会及主流媒体走进企业,走进“创新达人”身边,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创新故事。
创新达人——张先军
张先军,2002年到公司参加工作,他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做起,到现在一步步成为山东新天地木业有限公司生产总经理。工作中,他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全身心的投入到木工工匠的学习磨砺和研发创新中。通过不懈的努力,张先军先后被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而他也从一名学徒工,华丽转身成为一名企业负责人。
张先军始终坚信:发展是企业的生命,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唯一出路。
勤学苦练,学徒工变身技术大咖
张先军,山东夏津人。于2002年应聘到本县的一家木器公司参加工作,他从一名还不懂得什么技术、只会做一些打杂的工作普通的学徒工做起。他对木工特别感兴趣,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向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还特别善于思考,经常观察老师傅工作时的技巧,慢慢地他学会了一些木工上的知识。公司领导看到了张先军的这一幕,觉得他是个可塑之才,决定让老师傅用心教他,让他也成为技术工。就这样张先军接受了系统的木工学习,从刨料、裁料、按图纸放样画线,到打线、打槽和组装,他一步步踏实地学习。几年后,勤恳好学的张先军基本掌握了木工的技能,不仅学会了镶嵌、雕刻等各种工艺,看图纸打造不同类型的家具,还学会了根据实物或者照片进行拓样。一步步、一年年,从一个小学徒变成了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成了一名熟练的老师傅,并且还带出很多徒弟。在平时学习的空余,还指导新来的员工如何掌握木工技术。张先军的为人处事、工作能力都被公司领导看在眼里,后经过公司研究,决定提拔张先军为生产总经理,委以重任,全面负责车间生产的各项工作。
张先军不负重托,他对工艺创新、产品升级、保障产品质量方面更加用心,自2019年以来,张先军连续获得卧式带锯的降温结构、用于线条加工的四面刨结构、异型板高频加热固化结构、木板切割除尘装置、木制家具打磨除尘平台、带式打磨设备的除尘结构、木门烘干支架、木制门喷涂支架、一种门窗生产用原木切割装置、一种砂光机的打磨机构等多项专利。
创新工艺,助力提升企业产品质量
张先军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非常的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用心用脑解决难题。张先军告诉记者,在实践工作中,他发现在木质门窗的生产过程中,通常第一道工序就是要对原木进行切割,裁分成规定尺寸的板材,便于后续加工。现有的原木开料装置,锯片的方向一般固定不变,只能对原木进行开料、切边,功能单一,无法满足不同的加工需求,导致木料后续还需进行二次加工,工作效率较低。
针对这一问题,他仔细研究,翻阅了许多书籍,又上网查了很多资料,在每天完成工作后,加班加点的利用手中的工具和现有的材料进行反复试验,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懈努力,他发明了一种门窗生产用原木切割装置,并获得专利。这个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原木开料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效果非常明显,主要是通过驱动电机驱动第二锥形齿轮转动,使第一锥形齿轮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根据使用需求调节锯片的位置,第一电动滑轨驱动滑动板运动至合适位置后,通过固定长板使原木进行切边,或根据使用加工需求调节原木切段间隔,操作灵活,能满足不同的加工需求,解决了只是对原木切边的单一加工方法的尴尬。实践证明,这种原木切割装置在工作使用中效果非常好。
与此同时,张先军还发现,砂光机是门窗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设备之一,通过打磨机构对门窗板材表面进行打磨,来获取特定的表面粗糙度。现如今,市场上的砂光机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着问题,那就是现有砂光机的打磨机构在安装时存在不便之处,机器的安装会耗费大量时间,导致生产效率下降。
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张先军的钻研劲又上来了。为解决上述问题,张先军经过多次试验,发明了一种砂光机的打磨机构,通过这个专利为实际生产工作解决了安装不便的问题,提升了生产效率。
多年来,张先军全身心的投入到木工工匠的学习磨砺和研发创新,工作中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公司推荐的工艺美术培训班,甚至在下班后他还在网上观看各种视频来学习,增进自己的手工艺技能,提高创新能力。通过不懈的努力,张先军先后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展现了自己的工作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