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世代相传的文化瑰宝,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发展的核心。我国共有 42 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居世界第一。项项“非遗明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意味着扎根神州大地的“中国价值”、立足千百年传统的“东方智慧”,正在越来越多地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也意味着中国独特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追求,为构建人类共同价值作出新的贡献。
民间传统技艺与中医药都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与传承中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基于此背景,山东中医药大学“橘井泉香队”的队员们展开深入研究,发现同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传统技艺与中医药二者之间存在某些相同之处,共同经历了起源、发展、衰落、复兴等阶段,在当今社会面临着相似的困境——年轻人认可度较低、与现代发展贴合不密切、发展方式较单一等。因此,团队决定以民间传统技艺中两个成功的典范:绣球灯舞和徐氏面塑为调研对象,于山东省德州市开展以“助力非遗文化走出国门,对民间传统技艺与中医药发展的共性研究与对策分析”为主题的社会调研活动,以从中汲取其传承发展的优秀经验,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首先,橘井泉香调研队于寒假期间来到德州市齐河县官庄村,采访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绣球灯舞的第十代传承人、市级文化带头人——宋传才。在与宋传才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到,绣球灯舞在传承过程中也面临过后继无人、资金不足等难题,曾一度濒临失传。“当时我和乡亲们自筹2万多元重新包装表演队,同时对绣球灯的制作工艺进行大胆创新,提高了观赏性。”提升表演质量且增大宣传力度,开设绣球灯舞课堂,每周末教授绣球灯制作、表演技艺等,这一创新举动使绣球灯舞再一次活跃在了人们眼中,重新焕发出生机。
(图为宋传才带领队员们近距离观赏绣球)
(图为队员们与绣球灯舞传承人宋传才合影)
随后队员们采访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氏面塑的第三代传承人徐士军。他出生在民间艺人之家,为面塑走出国门作出了巨大贡献,2003年他把徐氏面塑带到了英国伦敦、利兹、伯明翰三个城市表演展示,2015年他受邀到美国纽约、洛杉矶表演面塑,同年受邀到加拿大温哥华表演。徐士军认为面塑绝不仅仅是玩赏品,它更有很强的教育性。“节假日里,我的摊子总是围着一群孩子,面塑可以通过生动的形象传递生动的故事,在潜移默化间去启迪孩子的智慧。”近年来,徐士军还把他的面塑技艺带到了学校里,亲自去为喜欢面塑的孩子们指导。如今,徐士军不但很好地改良了面料的配方,可以让捏出的泥人不变形、不褪色,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创新技法,使得面塑作品更受年轻人喜爱。
通过采访两位非遗传承人,队员们深刻发觉要促进民间技艺的传承,重要的是要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更多的后继人才,发挥民间技艺的独特优势,如此才能让优秀的非遗文化经久不息。
采访过后,队员们又来到了齐河县中医院,就疫情前后基层中医门诊的患者流量变化作了简单的询问和了解。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极大的优势,“三方三药”对于治疗新冠肺炎效果显著,同时中医药也在海外战疫中大显身手。中医专家组首次援助海外战疫,通过万里驰援、跨洋连线,为海外华侨华人和当地民众送去中药“防疫汤”,吃下了“定心丸”。这也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视中医、接受中医,因此疫情后的基层中医门诊的患者流量与疫情前相比大大增加。
(图为队员们于街道发放调查问卷)
为了更直观的了解居民对中医药的态度和看法,“橘井泉香队”队员们于街道随机发放调研问卷。通过整理问卷数据,队员们发现大多数民众对中医药持有支持态度,但仍有部分民众对中医药的疗效存在质疑,原因多是曾接受过中医治疗但预后效果一般。这也暴露出了目前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中医优质人才资源的缺乏,“江湖中医”等市场乱象的频发,导致部分民众渐渐对中医失去了信心。其实,中医疗效被认可的关键在于加强中医药的自身建设,唯有提高质量,让群众看到疗效,才能打响中国品牌。
(图为队员们随机采访当地民众)
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发现以绣球灯舞和徐氏面塑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是其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如今绣球灯舞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徐氏面塑也已走出国门,深受海外民众的喜爱。这对中医药和其他民间传统技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也可以创新其推广形式,通过漫画等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展现中医药的历史渊源及中药材的不同效用,同时,中医药也可以开展众多的体验活动,设立体验园区,让民众亲手采集中药、熬制中药,体会到中医药的独特魅力,这对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无疑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调研活动的开展,队员们感悟良多,不仅领略到了民间传统技艺的魅力,更深入探讨了中医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唯有发展好本国的中医药文化事业,才能促进中医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擦亮中国名片。唯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让中医药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唯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让中医药走向未来。
供稿人:山东中医药大学 马春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