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炙烤着沂蒙大地,持续月余的高温少雨让农田饱受饥“渴”。然而,走进马牧池乡西南官庄村,映入眼帘的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两台经过特殊改装的喷淋设备正隆隆运转,银白色的水雾如甘霖般均匀洒向600余亩绿油油的玉米、花生田。今年入夏以来的旱情,让传统“大水漫灌”方式弊端凸显:灌溉效率低下,水电成本陡增。西南官庄村对现有长距离输水带实施“外科手术式”改造,将水带接入喷淋装置,使单条水带灌溉效率提升三倍。如今,两套“升级版”喷灌设备成为抗旱中枢。每天根据排班表,喷灌设备为4-5户农户提供精准轮灌服务。
当前正值秋粮产量形成关键阶段,沂南县坚决贯彻上级部署要求,迅速组织力量下沉一线,科学调配资源,全力保障农业生产稳定有序。该县科学统筹水源调度,坚持“先生活、后生产,保重点、兼一般”原则,优先保障人畜饮水安全,合理调配工农业用水需求。
在界湖街道竹园村,种粮大户曹来淑望着卷曲的玉米叶片面露忧色。赶来的村党支部书记孙洪坤和街道农技人员刘仕英迅速将墒情检测仪插入土壤,仔细分析数据后给出方案:“立即采取‘半沟水’方式浇灌,傍晚追施适量尿素增强作物抵抗力。”
这样的精准指导在沂南田间地头已成常态。该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技术服务力量深入生产一线,根据作物生育期和旱情等级,现场提供灌溉、施肥等关键技术指导。界湖街道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土壤墒情动态,通过微信群、电话等渠道及时推送《高温干旱应对指南》等预警信息,引导农户科学利用坑塘、沟渠、机井等一切可用水源抢时灌溉,已累计解答种植户咨询120余次。
在全力抗旱的同时,沂南县始终保持高度警觉防范“旱涝急转”。水利部门对县域内水库实行精细化管理,在保障抗旱供水的同时预留防洪库容;应急管理部门加强重点流域隐患排查,完善防汛应急预案;气象、水文机构加密监测会商,为应对突发天气变化做好充分准备。目前,通过精准施策,沂南县受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秋粮生产总体平稳。相关工作仍在持续深入推进,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临沂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