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安庄镇中心小学遵循“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到每一种课程,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教育理念,构建起延时服务课程体系,为所有学生创建兴趣爱好、特长发展的适宜性成长平台,取得良好的办学效果。
一是多方调研,科学构建工作体系。学校课程组经过查询文献、剖新课标、调查需求等多方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结合校内外设施和人力资源,完善《延时服务实施方案》《工作制度》《考核评价机制》《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方案》等资源信息库,全面进行体制革新,多措并举构建科学工作体系。
二是内外联动,组建高新专师资团队。充分挖掘本校教师专业特长,鼓励教师主动承担延时课程。同时,学校还吸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社会专业人士、家长专业特长者、退休教师等社会人士也参与到课程建设中,形成了“内外联动、一师双课、一课多师”的任课新格局。
三是纵横结合,构建延时课程新体系。构建横向拓展课程,开设了劳动实践、文化传承、艺体教育、现代技术四大课程,并从中细化出40多门深受学生喜欢的课程,实现横向拓展与渗透,制定“延时服务课程清单”。实施纵向序列化课程,各类课程分年级、分学期、分周次科学安排“进阶式”教育目标任务和课时计划,实现分段教学、定位授课、纵向衔接、德育贯穿。
四是选课走班,深度体验多彩课程。学生结合自身需求,按照课程清单进行选课,级部权衡调配,形成课表,两月调整一次。在不分年龄、不分班级的课程模式下,每个学生每学期就可体验2-3门课程,小学阶段就可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所有的延时课程。
五是多维评价,搭建学生自信成长舞台。将延时服务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设计评价手册,建立学生延时课程档案袋,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变革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形成多主体协同评价,由单一的纸笔考试方式转变为表现性评价方式。实行过程性评价,通过多彩活动跟踪,形成立体化过程性评价体系,为学生成长储值。(通讯员 邴庆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