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山庄、蒙山小筑、静心民宿……走进费县大田庄乡周家庄村,一个个别具特色的“农家乐”映入眼帘,令人印象深刻。
周家庄村位于大田庄乡东部,蒙山南麓,全村共有405户,依山傍水,风景灵秀。过去,由于交通闭塞,产业匮乏,村民们以农耕为生,收入微薄。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特别是马田路通车后,该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风貌引导农户积极发展民宿、农家乐和乡村游。如今,络绎不绝的游客走进村中,赏美景、住民宿、吃农家饭……恬静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了旅游休闲村,年实现旅游收入4000多万元。
“这些‘农家乐’大部分由闲置农房改造而成,在旺季,要不是提前预订,到了饭点都找不到空闲桌子。闲置宅基地的盘活利用,不仅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还带动了产业的发展。”谈到闲置农房变为“黄金屋”,周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李伟喜上眉梢。
农村宅基地和住宅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和重要财产,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外出人口较多,致使部分农房无人居住,农村闲置宅基地与闲置房屋不断增多。为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近年来,费县坚持把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切入点,按照“尊重农户、统筹规划、集约用地、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探索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机制,提高了农村闲置房利用效率。画龙点睛的改造,既继承了沂蒙乡村文化的“魂”,又保留了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味”。
时值五月,东蒙镇北刘家庄村古色古香,石门、石屋、石板路诉说着乡愁,一批闲置农房正被改造成精品民宿。薛庄镇彩山前村多姿多彩,连心湖、桂花公园点缀其间,鸟鸣花开处,彩山民宿清新别致。东蒙镇、薛庄镇同处沂蒙山腹地,旅游资源丰富,银座天蒙、云瀑洞等知名景区每年吸引游客200多万人次,但由于缺乏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造成游客流失。为解决这一问题,两个镇不约而同发挥自然生态优势,探索推进“文旅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将农村闲置农房改造为精品民宿、农家乐,打造“美丽”经济,夯实产业基础,完善乡村治理,优化发展环境,助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
通过盘活闲置宅基地,闲置土地“活”了,产业也跟着“活”了。在费城街道利山涧,华箴集团以260余万元一次性流转36户宅基地,由村集体根据宅基地上附属物评估情况给予农户一定的补偿,将部分农房改建为乡村记忆馆、红色记忆馆,部分农房用于发展高端民宿,实现了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上冶镇水湖村,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利用闲置农房发展石膏工艺产业,生产石膏像、树脂像、手绘金蛋等产品,配套产品包装物流等服务,带动周边80余户青年发展电商产业,吸纳从业人员660余人,人年均收入达4万元以上……
费县在闲置农房处置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户与房屋所有权人意愿,房主可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收入。强化政策引导,2021、2022年县统筹安排资金600万,用于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奖励、补助等。依托鲁农担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利用“齐鲁富民贷”、“强村贷”产品,支持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项目。结合乡村旅游大会、农业嘉年华、农博会等活动,向社会推介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资源。
如今在费县,随着一系列务实性举措出台,越来越多农民尝到了改革的甜头。下一步,费县将探索建立县级统一的宅基地管理系统,搭建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线上流转平台。在完善农村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和建立宅基地价值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引入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机制,通过活化农村闲置宅基地,释放乡村发展新活力,让更多的农民分享产业收益,捧上“金饭碗”。(费县农业农村局) |